图片
名老说医 弘扬中医文化,分享中医健康知识26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相信大家一定对桂附地黄丸应该不陌生吧?一提起它,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 “补肾的”,觉得它就管补肾阳。其实啊,这药本事大着呢,不管是肾里缺 “火” 还是缺 “水”,它都能调,是个能阴阳双补的好东西。
先给大家讲讲什么样的人适合用它吧!
有些人天一冷就遭罪,手脚冰得像揣了两块冰疙瘩,穿多少衣服都捂不热;腰和膝盖更是怕凉,稍微吹点风就疼得直咧嘴,上楼梯都费劲 —— 这就是肾里缺 “火”,也就是常说的肾阳虚。
图片
还有些人正好相反,总觉得心里烦躁,晚上躺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嘴巴干得像要冒烟,耳朵里还老嗡嗡响,头也晕乎乎的 —— 这是肾里缺 “水”,也就是肾阴虚。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只要症状对得上,桂附地黄丸都能帮上忙。但要说怎么吃效果最好,这里面可有门道,今天就给大伙透三个技巧,用对了,效果能翻番!
第一个技巧,用淡盐水送服。
别小看这一口淡盐水,它可不是随便来的。中医讲 “咸味入肾”,就像给药效装了个 “导航”,能领着药劲儿直冲着肾去。有了这淡盐水当 “向导”,药效就不会瞎溜达,全往肾那儿聚,自然见效快。
图片
具体该怎么做呢?就跟平时漱口似的,倒小半杯温水,放一点点盐,搅和匀了,喝着有点咸味儿就行,别太咸,不然反而给肾添负担。用这水送药,简单又管用。
第二个技巧,瞅准时间吃,下午 5 点到 7 点最合适。
这得说说咱们身体的 “生物钟”。中医有个 “子午流注” 的说法,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经络在 “值班”。下午 5 点到 7 点,正好是肾经当班的时候,这时候肾的 “活力” 最足,就像田里的庄稼正需要浇水,你这时候把药吃下去,就跟给肾 “加餐” 似的,吸收得又快又好,比别的时候吃效果强多了。
图片
第三个技巧,吃药的时候揉揉太溪穴。
太溪穴在哪儿?内脚踝后面,跟腱和骨头之间的那个窝窝里,按下去酸酸胀胀的就是。这穴位是肾经的 “原穴”,就像肾的 “能量开关”。吃药的时候揉揉它,每次揉个三五分钟,左边揉完揉右边,能把肾的 “劲儿” 给激发出来。
但是有一个注意事项也是需要跟大家说明的,这法子只适合纯粹肾虚的人。要是你不光肾虚,体内还堵着东西,比如有痰湿、湿热或者淤血,那可不能直接用。
图片
啥叫有痰湿?就是总觉得嗓子里黏糊糊的,痰多;舌头伸出来,边上有齿痕,舌苔又白又厚腻。有湿热的人呢,脸上爱出油,身上总觉得沉,大便黏马桶,小便黄得像浓茶。有淤血的就更明显了,身上时不时窜着疼,疼起来像针扎,女同志可能还会经期血块多,颜色发黑。
这些情况就像水管里堵了泥和锈,你直接往里面送药,药根本过不去,全堵在半道上,弄不好还会让你上火,嘴里长溃疡,鼻子冒热气,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种时候得先把 “堵” 的东西清掉:有痰湿的,喝点二陈汤;有湿热的,试试三仁汤;有淤血的,用用血府逐瘀汤。等把这些 “垃圾” 清干净了,再用桂附地黄丸补肾,才能顺顺当当见效。
图片
说到底,桂附地黄丸是个好药,但得用对路子。要是你正好是纯粹肾虚,不管是怕冷还是烦躁,不妨试试这三个小技巧,淡盐水送服、下午 5 点到 7 点吃、再揉揉太溪穴,坚持一阵子,说不定就能感觉到变化。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图片
我的寄语
我是河南省中医研究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张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写文章主要为了传播中医文化和中医诊病思路,每个人的情况和体质不一样,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所以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文章的方剂和药物推荐。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新宝配资.配资查询114.配资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