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徐文罡蔡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和全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总结成效、交流经验,进一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助力缩小“三大差距”。6月24日-25日,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丽水松阳召开。
会上,建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守护乡愁根脉赋能乡村振兴奋力绘就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新图景》为主题作经验发言。建德地处浙江西部,是古睦州、严州府治所在地,至今已有1800年的置县历史,孕育出了深厚的严州文化,现有中国传统村落19个、省级传统村落12个、杭州市级传统村落5个。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杭州市围绕共富惠民原则,坚持系统谋篇,数字技术赋能,丰富文化内涵,多元融合绘就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新图景,为新时代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供“建德方案”。
坚持系统谋划,完善“三大机制”
完善规划引领机制。制定“1+2+N”规划体系,构建市域传统村落“一带、八片、一点”的总体格局,引导片区差异化发展。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出台《建德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管理办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设导则和负面清单》等文件,强化刚性制约。建立传统村落建成项目的长效管理及督导巡查工作机制,避免破坏传统村落风貌和过度利用行为发生,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可持续发展。
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合作、专家学者把关、人民群众参与”的保护发展模式,成立市级专家库,组织规划、建筑等专业力量开展“双师下乡”活动,36个传统村落签约率达100%。同时,注重传统建筑工匠队伍建设,结合“线上+线下”,每年开展传统建筑工匠理论培训、技能比武等活动,全力打造一支“会看图、懂理论、善建造”的队伍,目前已有持证工匠675人。
坚持整体保护,扮靓“三张名片”
扮靓“传统建筑”名片。发挥示范项目牵动作用,围绕传统建筑修缮利用、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开展保护利用工作,共完成44个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全面梳理传统村落内闲置建筑、农田等资源,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吸引社会投资7000余万元。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建成7个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扮靓“传统风貌”名片。结合实际制定《建德市农房建设风貌管控技术指引和负面清单》,全面落实“图集+服务”,满足农民个性化建房需求的同时,有效把控村落传统风貌。打造传统村落整体风貌数字化监测系统,采用无人机自动化倾斜摄影等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村落进行监测,建立“人防+技防”的传统村落风貌监管模式。
扮靓“传统文化”名片。深入挖掘传统村落内祠堂、中堂、学堂、池塘“四TANG文化”等无形的历史记忆,系统梳理村落中沉淀千年的宗族传承、家风家训、教育理念与生态智慧等无形文化遗产。完成《谱文研读中国传统村落》《行走传统村落》及5个传统村落的村史村志编纂。
坚持活化利用,做活“三篇文章”
做活“村落+产业”文章。依托村落特色资源,将传统村落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村落+农业”“村落+研学”“村落+旅游”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如寿昌镇乌石村深化村企联动发展,发挥“产-供-销”一体化优势,盘活乌石村土地、农房、古建筑等沉睡资源,每年为村里增收30万元,解决12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做活“村落+非遗”文章。系统梳理全市14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结合实际恢复非遗展演活动27项,打造了“李村抬阁”“板凳龙”“三月三”等一批活跃度高、知名度大的非遗活动品牌,充分展现了民俗文化魅力,为传统村落发展增添生机活力。传统村落保护推广大使、央视主持人海霞今年还推介了“李村抬阁”非遗活动。
做活“村落+联动”文章。在市域范围内,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传统村落,打造两条重要廊线,推出特色文化游线,仅今年五一期间就接待游客3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4482万元。依托与兰溪诸葛镇、龙游横山镇三地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产业相融的独特优势,推出“神奇金三角”精品旅游线路,串联10多个中国传统村落,联通三地公交、就医、就学等便民服务,助力1.4万村民大幅增收。新建三地非遗展示馆,展陈三地37个非遗资源,将皮筒鼓、孔明锁、剪纸等传统技艺转化为可触摸、可带走的文创产品,助力非遗技艺活态传承。
新宝配资.配资查询114.配资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